當前位置:首頁>>新聞中心>>行業新聞

“狂奔”后面臨資本寒流 環保C位搶奪戰即將上演

作者:中佰泵業 來源:m.pickupapaddle.com 發布時間:2018-08-20 06:58:17
去杠桿背景下,債務危機開始蔓延至環保產業鏈。根據2018年上半年A股環保板塊企業業績預告數據,合計實現凈利潤中位數有望接近50億元,同比下降超過20%。此外,在2018年頻頻爆出的債券違約企業中,又以多家環保企業尤為凸顯。
  “Winter is coming”對紅極一時的環保產業亦是如此。
 
  近年來,受政策以及上游行業經營狀況好轉等因素拉動,環保產業的細分板塊動輒具備萬億規模級,引來各方競逐。頻繁的曝光下,資本自此開始聚集、企業密集涌入。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統計,截至2017年底,超100家環保上市公司共披露中標項近580個,其中PPP項目逾347個,中標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981億。
 
  據市場機構預測,“十三五”甚至更長時期,我國環保產業市場年增長速度將超過14%,到2020年市場需求將會達到近2.71萬億元。按照之前的投入強度,目前尚有接近2萬億元的投資缺口,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“錢袋子”就落到了社會資本上。但與火爆的市場需求相較,環保產業鏈正在遭遇新一輪尷尬:在國家防范化解重大風險、強力去杠桿的背景下,一邊是部分行業龍頭借“風”擴大版圖,增收增利;一邊則是在資本寒冬中,遭遇融資困境。
 
  直接原因是去杠桿導致貨幣收縮,融資環境全面收緊。在國家防范化解重大風險、強力去杠桿的形勢下,新的融資越來越難。正如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指出,“環保企業的信用等級普遍不是很高,也就更難從金融機構那里融到錢”。目前的金融機構、資本市場等對PPP模式失去了投資動力,也影響了參與其中的環保企業。因而,一旦政府突然叫停PPP或對非標融資進行規范,就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。
 
  而這場以資本寒冬為表象的危機,更多暴露的是部分環保企業自身的痼疾。2018年以來,深陷困擾的環保企業多以民營企業為主,國有企業雖受影響,但集中體現在增量項目拓展層面。環保企業做工程特別是PPP項目,單個項目體量往往特別大,幾億元甚至上十億元的項目很常見。不過,這些企業還面臨另一個問題,業務性質以及業務模式決定,政府補貼成為這些企業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。同時大多數環保項目還具有期限長、回款慢的特點。
 
  一些民營企業的風險意識也不夠強,財務管理和融資規模都缺乏專業性,很多投資的高成本是目前不少環保企業出現債務危機的根源之一。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,一些領域如燃煤電力環保設施的運營對財政補貼依賴高,隨著補貼政策取向的變化,相關企業將會出現盈利難的局面。較明顯的是水環境綜合治理這樣剛剛起步、不易量化治理效果的領域。因為,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,部分細分板塊充斥著更多“風口”下的泡沫。而一些企業的流動資金減少,償債能力明顯下降。
 
  在此情況下,環保企業解決資金就只能通過短期融資手段,如發債、融資租賃等。這其中,環保企業融資難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融資成本大幅上升,金融機構對于環保企業和環保項目也更加挑剔。誠如中小型環保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已達7%,比前幾年增長近半壁江山,甚至5%的行業平均投資收益。也正基于此,今年5月以來,已連續有多家環保企業出現債務違約,更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再融資難度。
 
  資金短缺下,對于整個環保行業而言將是并購重組、做強做大的契機。業界分析普遍指出,環保市場的發展環境必將導致企業新一輪兼并重組的整合大潮,一場鏖戰在所難免。而重新洗牌,就必然預示著“一部分是危機,一部分是轉機”。對于眾多環保企業而言,今明兩年將是行業的拐點,更是企業如何發展的戰略選擇時點。
 
  資本寒冬來了,環保的春天還會遠嗎?國內一些券商預測,未來一段時期內資金面有望轉向寬松,環保行業隨即將接納更多資金流入。今年6月,央行宣布降準,共釋放資金7000億,用來“債轉股”及支持小微企業貸款。此輪加大投放力度的信貸將主要傾斜于基建,而環保已成為地方考核的一大重要指標,將受益更多。

更多>>·相關產品
更多>>·相關文章